Search

今年在米蘭舉辦24th世界皮膚科醫學會(WCD),我的講題是「生殖器的基底細胞癌」(genital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年在米蘭舉辦24th世界皮膚科醫學會(WCD),我的講題是「生殖器的基底細胞癌」(genital basal cell carcinoma) 有點傷心的是這次台灣代表全部都是Chinese Taipei 而不是Taiwan...
感謝吳育弘醫師,莊傑仰醫師,王仁佑醫師一起完成這篇論文。簡單整理一下重點給大家:
1. 基底細胞癌85%發生於陽光曝曬的頭頸部,但仍有不到1%的基底細胞癌發生於非常少暴露陽光的生殖器部位。
2. 亞洲人表現常為有色素的(黑黑的),表面有輕微傷口(因生殖器部位易對磨產生傷口)的突起,主要症狀是感覺到有一顆東西在下體跟輕微疼痛。

白人表現則較類似溼疹(因白人色素較少,但仍會對磨)常見症狀為癢感。

3. 亞洲人生殖器基底細胞癌占所有基底細胞癌的1.8%(馬偕醫院近26年的統計,總共有33個生殖器基底細胞癌)比白人的0.27%高許多。

4. 即使是頭頸部的基底細胞癌,亞洲人較少TP53 及PATCH1這兩個基因的紫外線相關的突變形式(大約只有20%) 白人跟紫外線相關的此二基因突變形式則高達72%。或許可以解釋,亞洲人受到紫外線暴露的頭頸部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比白人低許多 (我們此類突變少加上亞洲人不愛曬太陽)
但不受到紫外線暴露的生殖器基底細胞癌,「非紫外線引起的突變方式」反而扮演重要角色,因而生殖器基底細胞癌發生率比白人高許多。

5. 生殖器基底細胞癌發生仍與基因突變(如TP53)較有關,與人類乳頭病毒(HPV)感染較無關。
相對來說,大部分生殖器發生的癌症如子宮頸癌,肛門鱗狀細胞癌,皆與HPV有強烈關聯。

#皮膚外科
#生殖器
#基底細胞癌
#24th World congress of dermatology in Milan
#莫氏手術對減少不必要正常生殖器組織浪費很重要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皮膚外科醫師 王研人 皮膚癌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(莫氏手術) 白斑表皮移植手
View all posts